? ? “您好,我是本案的承辦法官,因受疫情影響,法院通知雙方當事人進入‘掌上法庭’在線談話,各方是否同意?”2月19日上午,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黃瓊蕙通過微信小程序“北京移動微法院”,順利辦理一起贍養費糾紛案。

? ? 該案雙方當事人是一對父女。已過花甲之年的父親王某稱,自己對女兒王某某已盡到撫養義務,供她讀完了大學,后又為女兒在北京購房支付60%的購房款,還資助6萬元裝修費。但女兒有房有收入,卻從未報答養育之恩,無奈之下,才起訴到法院。
? ? 東城法院對該案依法審理后,判決女兒王某某向其父親王某每月支付2000元的贍養費,并支付此前生病住院的治療費、護理費等5065元。但在判決書生效后,王某某未履行義務,王某于2020年1月2日向法院申請執行。
? ? 該案執行過程中,新冠肺炎疫情發生,考慮到案件申請人年紀大、生活困難,同時,疫情防控期間,要在保障當事人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執行工作,法官決定聯系雙方到“掌上法庭”談話。
? ? 談話的前一天,黃瓊蕙通過執行辦案系統詳細告知雙方當事人進入“北京移動微法院”和使用“掌上法庭”的步驟,以及如何進行身份驗證。
? ? 在2月19日上午的談話中,被執行人王某某表示每月的2000元贍養費已支付,因受疫情影響,生活收入來源緊張,賬戶資金需要用于償還銀行貸款,暫時沒有能力支付剩余的5065元。
? ? 經過法官耐心的釋法說理,雙方最終達成分期給付的執行和解協議,對于未給付的5065元由被執行人王某某自三月份開始每月15日前給付1100元,7月15日前共計支付5500元。
? ? 申請人對于此和解方案表示滿意,在“掌上法庭”里不住地說著“謝謝法官……”
? ? 據介紹,“北京移動微法院”是一款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法院全流程移動辦案應用系統,只要有手機、微信,即可實現“掌上開庭”。該系統采用人臉識別技術,一分鐘就能完成注冊。并且,“北京移動微法院”直接與北京法院案件系統資源信息共享,案件立案之后,當事人的信息已同步至移動微法院,如非本人操作,身份將無法驗證通過。
? ? 當事人在身份識別后,直接對應相關案件即可進入“掌上法庭”。該系統可全程使用手機操作,案件當事人可在“掌上法庭”通過文字、語音、圖片、視頻等多種方式與法官及對方當事人進行溝通,足不出戶就能完成開庭談話。疫情期間,“北京移動微法院”為法官與當事人的開庭談話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方便。
? ? 民生案件無小案,疫情期間,東城法院推進智慧法院建設,積極探索創新,全力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益。
? ? 據了解,黃瓊蕙所在的涉民生執行團隊,專門辦理勞動爭議、贍養費、撫養費、交通事故等涉民生案件,這已經是黃瓊惠在疫情期間通過“北京移動微法院”執行的第五個案件,就在前一天,她還通過“掌上法庭”為一起勞動爭議案件的申請人執行回工資款9000余元。
?
?